会史故事 | 他培养人才的气度与胸怀令后人叹服
吴文藻简介
吴文藻(1901—1985年),江苏江阴人,民进会员。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中国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本土化和中国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积极实践者。妻子为著名作家冰心。吴文藻在培养人才方面体现出很高的气度与胸怀。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燕京大学的教授、系主任、法学院院长,他不是将学生圈定在自己的学术范围里,而是以他的学术地位、声望、影响、视野和高度,将他的学生、他所要培养的人才,引导到广阔的学术天地中,引导到此学科与他学科的交叉地带,引导到学科研究的前沿阵地,进行广泛的接触和思考。同时,没有学派偏爱,不以自己的偏爱为选择标准,而是从人才的特长与学科建设的需要出发,广交各派,学生可以师从任何一个学派。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具有世界水平同时又能懂得中国实际的人才队伍。为此,吴文藻说,他具体采取的是“请进来”与“派出去”的办法。
“请进来”,就是邀请国外著名学者来燕京大学讲学、指导学生。比如,布朗等来华讲学,便请他指导林耀华的硕士论文《义序的宗族研究》等等。吴文藻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学科的需要,邀请了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有关的专家前来演讲、讲学、带研究生等。
“派出去”,就是将学生派到国外去留学。当时中国的社会学刚刚起步,设备和条件都较差,而欧美一些大学已有了几十年的经验,吴文藻对欧美一些国家学科、流派的分布,对学科前沿的研究人员与流派的创始人,了然于心,且对于他的学生情况和所需要培养的人才,心中有数,所以他才可出此举:“对诸如哪一个学生,去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学校,跟谁为师和吸收哪一派理论和方法等问题,都根据系内的需要大体作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安排。”最早是派他的学生李安宅到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学院人类学系,跟美国历史学派创始人博厄斯的两位大弟子克娄伯(A.L.Kroeber)和罗维(Robert.H.Lowie)学习,后又到美国东部的耶鲁大学人类学系,跟著名人类学家兼语言学家萨皮尔(E.Sapir)学习;派林耀华到美国一流的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派黄迪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将瞿同祖、冯家升推荐给著名学者魏特福等。而对费孝通,吴文藻知道他对人类学感兴趣,说服了清华大学第一次招收这方面的研究生,因为当时清华设有全国唯一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系”,且有苏联著名学者史禄国在此任教。史禄国是一个孤僻难近、遗世独立的怪人,但对吴文藻却很是尊重,因此,当费孝通的考试通过后,吴文藻亲自带着费孝通到史禄国的府上拜访,一番面试之后,这才入了“史”家之门。由于吴文藻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做出了如许安排,才使得中国社会学在中断近30年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社会学系被取消,直到1979年才逐步恢复重建,费孝通在社会学系重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仍然有人将他开创的事业进行下去,并且将燕京学派奠基人的荣誉授予他,这是当时的吴文藻预料不到的。
责任编辑:九龄
责任校对:闻静